棕櫚油
一、品種概述
棕櫚果經水煮、碾碎、榨取工藝后,得到毛棕櫚油,毛棕櫚油經過精煉,去除游離脂肪酸、天然色素、氣味后,得到精煉棕櫚油(RBD?PO)及棕櫚色拉油(RBD?PKO)。根據不同需求,通過分提,可以得到24度、33度、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。
棕櫚油中富含胡蘿卜素(0.05%-0.2%),呈深橙紅色,這種色素不能通過堿煉有效地除去,
通過氧化可將油色脫至一般淺黃色。在陽光和空氣作用下,棕櫚油也會逐漸脫色。棕櫚油略帶甜味,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羅蘭香味。常溫下呈半固態,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游離脂肪酸的含量。國際市場上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棕櫚油叫做“軟油”,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棕櫚油叫“硬油”。
棕櫚油也被稱為“飽和油脂”,因為它含有50%的飽和脂肪。油脂是飽和脂肪、單不飽和脂肪、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。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%,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,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。棕櫚油具有兩大特點,一是含飽和脂肪酸比較多,穩定性好,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。二是棕櫚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(500-700ppm)和維生素?E(500-800ppm)。正是由于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,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。
作為工業用途最為廣泛的植物油,棕櫚油在食品工業具有其他植物油不可替代的重要地
位。目前棕櫚油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。
二、影響棕櫚油價格變動的因素
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,棕櫚油以其獨特的營養成分、相對低廉的市場價格被眾多行業所青睞,廣泛應用于食品及化工等領域。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,棕櫚樹原產地在西非,18世界末傳到馬來西亞,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。目前,東南亞、南美洲、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,其中棕櫚油產量高度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。
棕櫚油的現貨價格
影響棕櫚油供求關系的因素較多,國際貿易形勢、國際能源價格、匯率、豆油和菜籽油等相關替代品的價格都會導致棕櫚油價格變化,這使得棕櫚油價格波動頻繁、劇烈。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,國內棕櫚油由3390元/噸上漲到6307元/噸,漲幅達86%;此后從2004年3月的6293元/噸下跌至2005年2月的4195元/噸,跌幅達33%;經過1年多的盤整之后,從2006年4月開始上漲,?2007年4月價格為6600元/噸,上漲了57%。
在植物油品種中,豆油與菜籽油的價格變化高度相關,而棕櫚油與豆油、菜籽油價格變化的相關性則要低很多。
國內棕櫚油現貨中遠期交易情況
國內棕櫚油生產、貿易、消費企業眾多,流通環節發達,現貨市場中不僅通過傳統方式開展交易,而且依托互聯網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電子化交易,包括B2B模式,網上招標、拍賣,中遠期倉單交易等,其中上海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(原上海中昊油籽商務有限公司)開展的棕櫚油中遠期交易采取電子化倉單的形式,并充分借鑒了期貨市場的交易、交割、結算制度,為開展棕櫚油期貨交易打下了一定的市場基礎。
國際市場中棕櫚油價格走勢
近20年來,國際棕櫚油價格波動比較大,與大豆油等植物油的價格走勢相近。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價格的最低價格出現在1986年,當時全球油籽豐產,尤其是美國大豆豐收,導致了包括豆油在內的所有植物油價格受到壓制,棕櫚油價格出現階段性低點。隨著全球出現了幾次惡劣的氣候,包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等現象,影響了全球植物油的產量,棕櫚油出現了幾次規模較大的上漲行情,包括1988年,1994年,價格上漲基本上都是從800RM(馬幣)/噸以下上漲到1400-1600RM/噸。在1999年,由于持續遭遇災害天氣,油籽減產,植物油供應緊張,而需求卻出現了空前的增長,產量的擴張難以跟隨需求的增長,導致棕櫚油價格達到歷史性高點2600RM/噸,至2007年4月末,馬來西亞大馬交易所棕櫚油價格在2200?RM/噸左右。
四、棕櫚油期貨合約
交易品種 | 棕櫚油 |
交易單位 | 10噸/手 |
報價單位 | 元(人民幣)/噸 |
最小變動價位 | 2元/噸 |
漲跌停板幅度 |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% |
合約月份 | 1,2,3,4,5,6,7,8,9,10,11,12月 |
交易時間 |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:00~11:30,下午13:30~15:00,以及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時間 |
最后交易日 | 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 |
最后交割日 | 最后交易日后第3個交易日 |
交割等級 | 大連商品交易所棕櫚油交割質量標準 |
交割地點 | 大連商品交易所棕櫚油指定交割倉庫 |
最低交易保證金 | 合約價值的5% |
交割方式 | 實物交割 |
交易代碼 | P |
上市交易所 | 大連商品交易所 |